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自1953年建校起就矢志不渝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,被誉为“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”。在学校由石油矿区东营市搬迁至繁华城市青岛市后,如何赓续“苦干实干”石油精神,强化人才培养特色,继续创造本科教育新辉煌,是学校思考的重大问题。为此,学校以制定“十二五”规划为契机,在广泛调研和充分研讨基础上,全面总结建校以来的办学经验,深入分析国家能源战略、社会经济发展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改革新需求,遵循新一代大学生成长规律,秉承“惟真惟实”校训,确立了“四实”(作风朴实、基础扎实、能力真实、发展充实)人才培养定位。
成果明晰了学校“四实”优秀人才的内涵特征,聚焦价值品德塑造、知识体系优化、教学模式改革、培养路径拓展四个方面进行系统、深入地改革和实践,以“实”为核心,构建了“四实”优秀人才培养模式:强化精神引领,建立“课程育人、学术育人、文化育人、实践育人”四位一体的价值品德塑造育人体系,涵养学生朴实作风;夯实发展根基,重构“通专融合、厚基强实、国际视野”的知识体系,奠定学生扎实基础;深化教学改革,实施“理论研学、实践求真、专创融合”的教学模式,培养学生真实能力;筑实成长平台,搭建基于“学科融合、科教融合、产教融合”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,促进学生充实发展。作风朴实、基础扎实、能力真实、发展充实已成为学校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质,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,为行业广泛赞誉。
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:
①针对德育教育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缺乏统筹规划、传统石油精神与现代价值品德塑造融合不足,难以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的问题,强化课内外协同,有效融入石油精神,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报国志向,培养扎根基层、服务艰苦行业的朴实作风。
②针对传统培养过程过度关注就业市场导致的偏重专业教育、专业课程总量偏多、课程设置过细过专的问题,重构知识体系,强化通识和基础课程,奠定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和终身发展的扎实基础。
③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传授、实践教学验证性实验占比高、现场实习动手难等问题,以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,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,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和未来挑战的真实能力。
④针对人才培养路径单一导致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受限、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,充分利用学科、科教和产教交叉融合的丰富资源和优势,设计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,既保证学生全面发展,又能彰显个性,使学生得到充实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