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构建了适应国家能源战略、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的“四实”优秀人才培养模式
秉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,萃取“惟真惟实”校训,构建了“作风朴实、基础扎实、能力真实、发展充实”的“四实”优秀人才培养模式:强化精神引领,建立了传承石油精神的价值品德塑造育人体系;重构知识体系,强化通识教育,注重学科基础,开拓国际视野,夯实学生发展根基;基于OBE理念,建立能力实现矩阵,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;利用优质办学资源,设计了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,促进学生全面化、个性化和最大化成长。该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价值品德塑造实效性差、培养过程过于专业化、能力培养不足和学生成长路径单一的问题,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和示范。
②建立了“课程育人、学术育人、文化育人、实践育人”融合联动的价值品德塑造育人体系
有机整合校内外、课内外、隐性与显性思政教育资源,将石油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教学、学术活动、校园文化、研修实践等环节,构建了思政课与专业课、理论与实践、有形与无形、线上与线下、学术名师与行业楷模相互支撑、相互促进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的价值品德塑造育人体系,把作风涵养内化为学生成长需求,形成了对行业事业的质朴情感、忠诚态度和敬业务实作风,有效激发了学生服务国家战略、投身基层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“到基层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已成为学校毕业生的主流价值取向,在当前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。
③搭建了基于“学科融合、科教融合、产教融合”的多元化人才成长路径
将优质学科资源、科研资源和行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,搭建了多元化人才成长新路径,实现“三融合”协同育人:学科融合注重培养学科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,科教融合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的学术研究型人才,产教融合打造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创新型人才,实现了学生全面化进步(不让一个学生掉队)、个性化提高(因材施教)和最大化成长(让最优秀学生跑在“高速路”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