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化精神引领,建立“课程、学术、文化、实践”价值品德塑造育人体系,涵养朴实作风

以石油精神为育人主旋律坚持课程育人主渠道,思政课融入石油精神,专业课引入石油元素,开设石油通识课。石油名家精神示范,创设黄岛讲坛、思创论坛,举办院士名师事迹展。石油文化浸润,建设校史馆,创编弘扬石油精神话剧《创造太阳》,设计石油壁画等校园景观,开展铁人精神宣讲,举办石油魂文艺汇演。石油一线亲身感悟,实习深入企业,组织中国梦、石油情社会实践,足迹遍布全国油田。

夯实发展根基,重构“通专融合、厚基强实、国际视野”的知识体系,奠定扎实基础

将人文素养、学科基础和国际视野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。加强通识教育,实施通识课程强化计划,开设五个模块329门通识课程。厚实学科基础,按大类构建模块化专业基础课程体系,每年投入100万元实施基础课程振兴计划。强化实践,提高实践学分比例,建设探究性实验项目,增设综合设计课程。拓展国际视野,设置2个国际教育必修学分,开设全英语课,举办国际教育周,年均邀请专家105人次。

深化教学改革,实施“理论研学、实践求真、专创融合”的教学模式,培养真实能力

理论课堂深度研学:开设研究性课程(≥2/专业),设置课外研学学时,专业核心课全部小班化。信息技术赋能研究性教学,2015年率先建成智慧教室30间,2500余门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。

实践教学真情实境:按产出导向构建课程能力实现矩阵。开展探究性实验。综合设计依托真实案例,强调全流程设计训练。毕业设计校企协同,真题真做。研发覆盖石油工业全流程仿真实训系统121

专创融合求是创新设置2科技创新必修学分。建设96门专创融合课程。构建“国省校院”大创项目、学科竞赛体系。连续30年举办大学生科技节,累计开展877场活动。实施“三进”提升计划,组建186个教授团队,让学生进实验室、进团队、进项目。

筑实成长平台,搭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,促进充实发展

将学科、科教和产教交叉融合转化为学生多元发展的强力支撑。增设跨学科专业,设置地学大数据、石油人工智能等跨学科专业方向,实施理工+财会、石油+小语种等辅修、双学位专业,强化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。开设理科实验班、本研一体班、拔尖创新班等,采用个性化培养、全员导师制,深化科教融合培养学术创新人才。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,共建延长油田煤化工班、海信智能制造卓越班等,坚持产教融合培养工程创新人才